新闻资讯 NEWS
发表时间:2017-03-09
绿色金融能够发挥杠杆和资源配置功能引导社会资源流向的作用,匹配绿色能源企业的需求,推动企业的发展,从而去影响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于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在2017年要抓好金融体制的改革,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这一观点的高层强音的响起,点燃了一把火,推进了绿色金融的发展。
绿色金融首入政府工作报告 亟需多层次立体创新
于2016年8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央及地方颁发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及绿色产业领域各行业对绿色金融给予了高度关注。
于2016年9月,绿色金融随着G20会议的召开及《巴黎协定》的生效,快速成为了热词,中国整年发行了绿债达到2050亿,变成了全球最大的绿债市场。
于2017年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并且要进一步推动基础性、关键性的改革,增加内生发展的动力。在抓好金融体制改革中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随着在持续不断推进我国经济转型的情况下,资金成为绿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据资料表示,我国的绿色金融严重供给不足。
近几年,国家接连制定并且实行了一系列大政方针,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如今,正在逐步实行加快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在“十三五”改革深化之年,经济发展的走向情况,其中金融领域的深化改革更加引人们的关注。
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朱共山指出,对于绿色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求,我国绿色金融的实质性利好释放仍显得较为缓慢,其中有两处不足:
一是,对绿色经济的贷款动力不足、规模不大,难以满足正在不断扩大的绿色经济的需求,由于主管部门对绿色金融政策目标的认识不足,目前,未能提出整体的战略安排和制定相关的有效配套政策。其二是,相对于国际市场,目前中国仍停留在产品创新的局部上,在广度、深度和规模上,绿色金融衍生产品仍然中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与绿色能源企业的需求落后。
相当于他国家,自上而下的是我国的绿色金融治理方式,在政策设定、政令统一、法律框架、制度与机构建设等方面获得的成果也并非一日之功。
为此,需要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起来,构建出一个完善的绿色金融治理体系,未来中国绿色金融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将绿色金融政策贯彻落实到地方政府和企业等基层主体实践中去。
正如朱共山委员所提出的,绿色金融亟需政策和产品的多层次立体创新,才能广泛地惠及绿色企业,让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
中国政法大学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理事长、国际投资促进会王平表示,法律的健全能够有效保证绿色金融的有序、健康发展。同时,为了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力量,要建立金融机构绿色信用评级制度和建立绿色金融动态跟踪监测机制,以明确绿色金融的政策要求和市场准入标准,并尽快制订和实施对绿色金融的扶持政策,进一步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从银行角度来,要建立适合绿色金融和绿色信贷发展的风险评估标准、评审的流程及体系,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让银行短期收益和风险能达到平衡,并大力鼓励银行对绿色金融和绿色信贷进一步发展投放的力度,提高积极性。
整体来说,绿色金融机制的构架和完善,需要相关法律和补偿机制、基础设施与创新力度的建设工作。并且,通过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推进国家全面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有望兑现绿色金融与绿色发展的有机统一。
新闻资讯
NEWS发表时间:2017-03-09
绿色金融能够发挥杠杆和资源配置功能引导社会资源流向的作用,匹配绿色能源企业的需求,推动企业的发展,从而去影响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于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在2017年要抓好金融体制的改革,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这一观点的高层强音的响起,点燃了一把火,推进了绿色金融的发展。
绿色金融首入政府工作报告 亟需多层次立体创新
于2016年8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央及地方颁发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及绿色产业领域各行业对绿色金融给予了高度关注。
于2016年9月,绿色金融随着G20会议的召开及《巴黎协定》的生效,快速成为了热词,中国整年发行了绿债达到2050亿,变成了全球最大的绿债市场。
于2017年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并且要进一步推动基础性、关键性的改革,增加内生发展的动力。在抓好金融体制改革中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随着在持续不断推进我国经济转型的情况下,资金成为绿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据资料表示,我国的绿色金融严重供给不足。
近几年,国家接连制定并且实行了一系列大政方针,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如今,正在逐步实行加快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在“十三五”改革深化之年,经济发展的走向情况,其中金融领域的深化改革更加引人们的关注。
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朱共山指出,对于绿色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求,我国绿色金融的实质性利好释放仍显得较为缓慢,其中有两处不足:
一是,对绿色经济的贷款动力不足、规模不大,难以满足正在不断扩大的绿色经济的需求,由于主管部门对绿色金融政策目标的认识不足,目前,未能提出整体的战略安排和制定相关的有效配套政策。其二是,相对于国际市场,目前中国仍停留在产品创新的局部上,在广度、深度和规模上,绿色金融衍生产品仍然中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与绿色能源企业的需求落后。
相当于他国家,自上而下的是我国的绿色金融治理方式,在政策设定、政令统一、法律框架、制度与机构建设等方面获得的成果也并非一日之功。
为此,需要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起来,构建出一个完善的绿色金融治理体系,未来中国绿色金融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将绿色金融政策贯彻落实到地方政府和企业等基层主体实践中去。
正如朱共山委员所提出的,绿色金融亟需政策和产品的多层次立体创新,才能广泛地惠及绿色企业,让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
中国政法大学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理事长、国际投资促进会王平表示,法律的健全能够有效保证绿色金融的有序、健康发展。同时,为了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力量,要建立金融机构绿色信用评级制度和建立绿色金融动态跟踪监测机制,以明确绿色金融的政策要求和市场准入标准,并尽快制订和实施对绿色金融的扶持政策,进一步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从银行角度来,要建立适合绿色金融和绿色信贷发展的风险评估标准、评审的流程及体系,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让银行短期收益和风险能达到平衡,并大力鼓励银行对绿色金融和绿色信贷进一步发展投放的力度,提高积极性。
整体来说,绿色金融机制的构架和完善,需要相关法律和补偿机制、基础设施与创新力度的建设工作。并且,通过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推进国家全面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有望兑现绿色金融与绿色发展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