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持续 未来减排仍将是重点
发表时间:2018-03-22
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即将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这场绿色风暴仍在席卷京津冀及周边“2+26”城。28个督查组5600人,用时一年,历经25次轮换,穿梭于28城,此次督查被认为是有史以来,国家层面直接组织的最大规模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行动。
据规定,大气防治强化督查主要对7个方面进行督查,包括固定污染源环保设施运行和达标排放情况,“散乱污”企业排查和取缔情况,“高架源”自动监测设施安装和联网及运行情况,错峰生产企业停产和限产措施执行情况,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企业治理设施安装运行情况等。
从强化督查开始,28个督查组发现的问题超过两万个。此外,环保部连续不断地发布督查信息,几乎每天都有问题企业被曝光。现如今,大气防治强化督查已近十个月时间。期间,督察组严格实施量化问责。
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介绍,针对督查中发现的突出环境问题,环保部实行“拉单挂账”式管理,下发督办通知,要求相关省、市限期反馈调查处理情况。以“散乱污”企业整治为例,针对要关停的企业必须实现“两断三清”,即断水断电、清原料、清设备和清场地。
截止日前,环保部通报京津冀和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情况。结果表明,京津冀周边多家企业未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仍有部分地区存露天焚烧现象,发现问题132个。
对此,京津冀大气强化督查首次启用报警网格。根据权威媒体报道,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基本都启用了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管平台,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强化执法监管。该监管平台的运用,为环保执法人员督查提供了方向和坐标。
为进一步增强效能,环保部部长李干杰曾表示,要不断完善督查、交办、巡查、约谈和专项督察“五步法”,使督查与中央环保督察有机结合起来,将压力层层传导到地方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确保环境保护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在2018年,环保高压还将持续,可预见制度性督查将成常态,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仍不停歇。同时,各行业或将迎来洗牌。
现如今,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启动一周年即将到来,层层传导和加大整治力度成必然。在1月16日,环保部印发了《关于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公告要求“2+26”城市将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当排放标准收紧与督查同步进行时,蓝天保卫战又夯实制度保障。
此外,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也明确了下一阶段的任务——减排!据经济观察报消息,2018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将于近期召开,有专家预计,围绕“蓝天保卫战”,未来企业减排仍是重点。
边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